苯胺生产接触者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
检验检测中心现场采样的同事们一直奋斗在检测一线,近日,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2022年的定期检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位于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硝基苯、苯胺、MDI、MDI 预聚体及MDI其他相关产品的化工企业。其中苯胺作为重要的产物,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有不少的接触机会,那么苯胺生产接触者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呢?
苯胺,C6H5NH2 分子量为93.1
一、理化特性
苯胺又称阿尼林(aniline)、氨基苯等。纯品为无色抽状液体,易挥发,具有特殊臭味,久置颜色可变为棕色。熔点-6.2℃,沸点184.3℃,蒸气密度3.22g/L,中等度溶于水,能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等。
二、接触机会
1.在自然界少量存在于煤焦油中。
2.苯胺合成。工业所用的苯胺均由人工合成,用硝酸作用于苯合成硝基苯,再还原成苯胺。
3.苯胺广泛用于印染、染料制造、橡胶(硫化时的硫化剂及促进剂)、照相显影剂、塑料、离子交换树脂、香水、制药等工业。
在生产过程中苯胺挥发,或加热(沸腾)时,其蒸气可经呼吸道吸人;在苯胺分装及运输、搬运中,容器破裂,液体泄漏沾污皮肤,可引起急性中毒。
三、毒理
苯胺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人体,但在生产过程中经皮吸收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液体及其蒸气都可经皮吸收,气温越高、空气湿度越大,皮肤吸收率越高。
经呼吸道吸入的苯胺,可在体内滞留达90%。经氧化后生成毒性更大的中间代谢产物―苯基羟胺(苯骸),然后再氧化生成对氨基酚与硫酸、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尿排出,约为吸收量的13%—56%。苯胺吸收量的增加,其代谢物对氨基酚亦相应地增加,故接触苯胺工人,尿中对氨基酚量常与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的量呈平行关系。少量苯胺以原形态由呼吸道排出。
四、毒性作用
苯胺的主要毒作用是苯胺代谢中间物苯基羟胺(苯骸),有很强的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造成机体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脏器的一系列损害。
五、诊断与处理原则
1.诊断原则
根据职业史,相应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劳动卫生调查,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类似疾病(如亚硝酸盐中毒),方可诊断。
2.处理原则
(1)现场处理。迅速将患者移出现场,除去苯胺污染的衣服,用75%酒精或温肥皂水(勿用热水)反复擦洗污染皮肤,防止继续吸收人体内。
(2)给予特殊解毒剂。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在30%至40%时,应使用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特殊解毒剂—美蓝。美蓝本身也是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但它及其还原产物可构成一个可逆的氧化-还原系统。小剂量(1~2mg/kg)时,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机制是:在葡萄糖脱氢过程中,还原型辅酶ll的氢被传递给美蓝,使其变成白色美蓝,后者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为血红蛋白,达到解毒目的;而白色美蓝又被氧化成美蓝,故在此过程中,美蓝起了氢传递体的作用。与此相反,大剂量美蓝(10mg/kg)则促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形成。
(3)对症治疗有溶血引起重度贫血时,可适量输血200 ~400ml,有肝、肾损害症状时,同内科治疗原则。
六、预防措施
1.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用低毒、无毒代替有毒的新工艺方法。如用硝基苯加氢法代替铁粉还原法生产苯胺,可杜绝工人因进入反应锅内去除铁泥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生产设备应密闭化,自动化。加强通风,便车间空气苯胺浓度达到并保持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2.加强设备检修,遵守操作规程,防止生产中的跑、冒、滴、漏。
3.加强个人防护,操作工人应穿着防护衣靴。
4.定时体检和就业前体检;凡有肝、肾疾病,血液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以及慢性皮肤病损如慢性湿疹者,不宜从事接触苯胺作业。
供稿人:丁荣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