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专业检测评价机构

学术交流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学术交流

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6-15 浏览次数:

       摘要: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了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其中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现场采样的误差可以致使监测结果数量级的差别,无法将现场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本文主要分析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控制措施。

前言

         环境监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主要利用有效的监测方法来获取相关的环境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来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与数据的服务。目前,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污染严重时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共同家园,需重点落实环境监测方面的质量工作,确保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监测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标准,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控。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受到现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采样质量的控制措施实施效果不理想,故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需对采样过程中影响监测质量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采取具体的、有效的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1 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主要因素

1.1采样点位的设置

         现场监测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监测点,这个步骤会对最终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监测点的布设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故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会对数据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排污口和采样孔的位置以及规范程度、气象条件、生产工况、测点位置、测量时段、背景、排水管网情况和地质条件等都会对采样点位的布设工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1.2采样时间和频次

        采样时间和频次应能够反映污染物排放的变化特征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经地方环境保护主管行政部门认可。对不能实行连续监测的排污单位,采样时间和频次应视生产周期、排污规律和工况而定。采样人员合理把控采样频次和时间是保障采样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频次较少或时间点不客观,也会影响样品的可靠性;环保处理设施是否运行和运行的时间,以及环保设施是否按操作规程运行直接影响样品的代表性。

1.3采样容器

        应根据污水特征选用不同材质的容器进行采样。容器材质会吸附环境中的组分,就会对样品组成产生影响,如玻璃容器在水样采取时,会吸附一部分的痕量金属,而塑料容器会吸附有机物质等,故在选择容器时要充分考虑监测项目的要求,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采样瓶交叉污染,无组织有组织气袋混用污染,气体采样管混用、采样容器的洗涤方式等,尽量减小采样容器导致的误差。

1.4现场采样仪器与器材

        现场采样仪器使用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选择采样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量程、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不满足国家标准规定中的仪器要求;继续使用存在故障的仪器;在选择器材后,没有合理的使用采样器材,如在采样测试结束后,未对仪器进行清理、检查、校准;采样前后未对流量进行校正;仪器主机和附件不配套;传感器未定期更换;双通道采样器流量未校正;干燥剂失效任然使用,需加热和降温保护的未严格执行;采样管穿透;上述问题的出现均会影响到现场采样的质量,无法保障现场采样结果的代表性。

1.5 采样人员专业素质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故对现场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应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现场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环境监测放开后,采样人员的能力确认无法保证,年纪普遍年轻缺乏环境采样经历和经验的沉淀;各机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由于环境检测标准很多,主管部门宣贯培训跟不上,采样人员对检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有限;环境检测系统惯用的程序知道太少,采样人员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因此,采样人员的素质是影响采样质量的直接原因。

1.6现场记录不及时

        由于条件的限制,现场采样人员可能没有在第一时间记录采样的信息,而是在事后补记;采样人员记录的采样时间、样品唯一性编号、样品性状等不够准确;在采样工作完成后缺乏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

1.7难以获得客户信息

        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和排污单位的关系是服务和被服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排污单位的关系是监管和被监管,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在获取企业信息与获得企业配合方面,承受一定压力,可能导致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失控。

1.8现场采样质量监督不够

        由于各机构资源的有限,质量监督不足,无法保证对检测人员实施实时监督,只能保证管理人员监督这个时点的质量。

2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措施

2.1制定监测计划

2.1.1目标确定

        实施监测前,应详细了解本次监测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确定目标后再建立相应的监测任务。完整的监测任务包括任务来源、联系人、主要检测内容、完成时间、负责人、监测目标说明等内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2.1.2编写采样方案

       不同的监测任务对样品的质量要求不同,故需要根据监测任务编写合适的监测方案,通过提前与企业沟通、查找资料和现场调查收集所需的信息,制定全面、合理的监测方案。完整的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检测时间和频次、监测点位布设、采样和分析标准规范、采样与现场检测设备、样品的保存与运输、现场采样记录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2.1.3风险控制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质量控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确保采样质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采样质量造成影响,需建立专门性、针对性的意外事件补救措施预案。针对采样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策略,确保出现问题时可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补救。

2.2建立完善的监测管理和监督机制

2.2.1加强设施管理

       环境现场所涉及的采样仪器种类和数量较多,仪器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分辨率等均会对环境样品的监测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每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粘贴唯一性标识,专人管理,定期将采样仪器送至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停用仪器单独存放粘贴标识。采样工作开展前,采样人员要确认仪器与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确保采样仪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对主机和配件进行检查配套,对流量进行校准。

        现场采样监测结束后,及时检查和校对仪器,确认仪器完好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次采样有效。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比如对采样容器进行定期清洗和检查,确保这些容器完好无损,发现破损、质量不合格的容器应及时上报更换,以尽早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采样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采样人员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对仪器的数量和编号进行核对。

       加强采样人员操作培训,采样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每台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会处理简单仪器故障;定期举办仪器操作竞赛,提高采样人员的采样技能。

2.2.2健全管理制度

2.2.2.1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全员、全过程、全天候质量管理,加强员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和管理制度、记录填写等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

2.2.2.2建立完善的质量考核制度,合理评价和奖罚采样工作中的各种行为。

2.2.2.3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制定监督计划,落实监督责任,养成监督习惯,形成“我的工作,质量我负责,别人的工作,质量我配合”,确保采样工作有章可循。

2.2.3加强现场管理

2.2.3.1落实项目负责制,每个业务都有一个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采样方案,监督采样人员严格落实采样方案,不能随意改变采样方案。

2.2.3.2采样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有效的各类污染物检测技术规范结合现场实际合理设置采样点和采样位置,必要时与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环保机构共同确定采样点位。

2.2.3.3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点位布设原则应遵循:代表性、可比性、整体性、前瞻性、稳定性。点位布设要求严格执行HJ664-2013。

2.2.3.4固定污染源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垂直管段,具体采样位置和采样孔开设、采样点位和数目按GB/T16157执行。

2.2.3.5采样人员在现场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相互配合,规范采样操作行为,遵守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2.2.4质量管理员定期监督采样人员的现场工作行为,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可能带来风险或可能影响采样结果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加强培训从人员层面上杜绝因行为不当而造成的偏差。

2.2.5积极参加国家、行业、协会组织的法律法规、标准培训,加强环境检测机构之间的交流学习,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环境检测竞赛活动,提高检测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只有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才能真正控制采样过程每个环节的质量。

2.3加强样品运输和保存的质量控制

2.3.1样品保护

        采样结束后,各种样品从采样到分析这段时间内,由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分析时的样品已不再是采样时的样品,为了使这种变化降到最低,必须在采样时对样品加以保护。因此,在环境样品采集结束后,需根据项目的特点添加固定剂。

2.3.2采样容器和采样方式

        某些污染物的采样管洁净度要求高,比如氯化氢不能与其他污染物混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采样瓶与废水采样瓶分开,无组织和有组织的采样气袋分开,所用采样容器应满足相应技术要求。分区、布点方式、采样深度、样品的量等都要严格按照各种技术规范执行。

        样品采集结束后应及时贴好标签,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单,特殊情况应在采样记录单上进行标明,现场采样完成后,采样人员应对现场监测样品和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仔细与检测方案进行核对,以便及时发现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入实验室,收样人负责对样品状态、数量、采样记录等进行检查,做好手续交接工作,并签字确认。按样品保存要求进行保管,准确及时分发给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

2.3.3样品的保存和管理

        严格按照HJ493-2009《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以及各种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样品的保存、运输、交接、保管,保证整个采样、运输过程有效质量控制。

3 结论

        综上所述,现场采样作为环境监测中的基础部分与核心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环境监测机构应加强对采样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各级人员充分重视采样过程的细节,加强采样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加强采样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现场采样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分析影响现场采样的质量因素出发,提出了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环境检测数据质量,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4.参考文献

       4.1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3-2009

       4.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92-2002

       4.3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494-2009

       4.4污水检测技术规范 HJ91.1-2019

       4.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4.6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194-2017

       4.7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检测技术导则 HJ/T55-2000

       4.8固定源废气检测技术规范 HJ/T397-2007

      4.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4.10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4.11土壤环境检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供稿人: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