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专业检测评价机构

职业卫生相关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职业卫生相关

高温作业的危害及防护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5-10 浏览次数:
摘要:高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处在具有生产性热源的作业场所,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一、高温作业定义

  高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处在具有生产性热源的作业场所,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二、高温的危害

  高温作业人员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作业能力随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映速度、运算能力等功能都显著下降;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而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在30℃时只有正常情况下的50%-70%。

  作业人员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除了会引起职业中暑外,还将导致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泌尿、消化系统等生理功能的改变。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血压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

  三、高温作业防护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⑥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尤其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作业人员需穿戴隔热服,隔热手套,防护眼镜等,阻止热辐射危害。

  3、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通过门窗和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但对于高温车间仅靠这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②机械通风: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4、调整作息制度:炎热季节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如实行轮换制,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工间休息室或凉棚,配置坐位、供水设备、风扇及半身淋浴装置等,休息室气温应在30摄氏度以下。在夏季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对预防中暑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人:蒋文